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
RCM,也称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最早于1978年在美国商务航空工业用于一个特定的决策过程,在改进设备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维护的费用有效性方面取得了特别的效果。
RCM系统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定义设备动作,然后定义设备功能,再就是定义功能故障,识别故障模式,即故障的表现形式,然后识别故障影响(故障后果按照轻重缓急划分为隐蔽、安全、环境、运行以及非运行的五种类型),然后按照RCM的逻辑框图来确定任务,包括不同维修模式的决策。
这一体系在80年代不断被别的工业领域学习和应用。与此同时,RCM分为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紧密遵循原有RCM的路线,只是增加一些描述关键设备的特点(如环境集成和风险量化),目前运行的RCM是按照标准SAE标准JA1011执行的。另外一个方向是希望降低RCM推进的时间和工作量,省略一些流程和评价过程的简化的RCM。JOHN MOUBRAY对这种简化的RCM,其效果和严谨性提出了质疑。
RCM推进若干年,与原来NOWLAN 与 HEAP提出的初始状态比较,发生了不少变化。因为不同的工业领域与不同的客户要求都有所不同。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将维护工作外包,这对RCM推进也有所影响。因为在外包中,客户和承包者的参与和承诺是不同的。组织在推进RCM体系时会遇到很多障碍。例如1997年瑞典一家电厂与起维修承包商共同推进RCM,遇到很多影响推进的障碍,他们研究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不少专家认为,成功RCM的实施依赖于其推进过程。RCM的实质就是为了提升系统绩效,而对系统采取的行动决策。虽然RCM已经成为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维修管理工具,但在组织推进之中,仍然有很多值得研究之处。某水电站的RCM案例表明,提升所有员工的认识、承诺,高层领导的支持,组织有效的沟通都成为能否顺利推进的前提。
在南非的电力系统,RCM在技术短缺的环境下得到应用。需要分析的设备是分散的,而技术是集中的。集中进行RCM分析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向下分散的应用下去。由有经验的员工将技能传递给新员工。通过这种传递方式,使得RCM在南非电力系统得到推进。
西班牙的阿方索桑切斯提出RCM发展进程的主体框架,他认为RCM是管理的诉求。当企业需要专门化的维修资源时,对应着企业内部的纠正性维修;当对改善利用率有进一步需求时,相应的外部纠正性维修随之导入;当企业追求更高的质量标准和投资效益时,预防维修成为主流;当企业关注关键点的安全性,预知维修应运而生;当企业进一步希望过程与数据的统一化,流程与装置优化时,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则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SKF公司建立了适合本公司的RCM,称之为SRCM,其主要流程为:
收集数据——建立核心团队——过程调查——关键性分析——任务选择——评价——工作计划生成——项目终结——报告——财务报告——发布项目结果。
巴西伯那多佛理德曼介绍通过MCC工具网推进RCM,其基本程序为:
分类——部件——功能——功能故障——故障模式——故障原因——故障影响——工作任务模式。
乌拉圭铜矿应用RCM(II),18个月,共培训600人,313天的培训课程,建立80多个分析小组,4100个分析会议,1500个分析结论,内部费用300万美元,外部费用150万美元。这项工作的预估结果为:每年回报1350万美元。
还有一些欧洲的公司还将TPM、RBI和RCM的推进组合起来进行。经过培训后的团队,制订了如下的RCM步骤:
1)定义风险矩阵(FMECA);
2)功能分析;
3)失效分析:根源及其影响;
4)风险分类;
5)定义维修策略:
FBM:故障为基础的维修;
DBM:检测为基础的维修;
TBM:时间为基础的维修;
CBM:状态为基础的维修;
DOM:无维修设计;
6)定义维修任务与频率;
7)确定备件;
8)任务分类;
9)任务委派;
10)创建任务说明书。
综上所述,无论是最原始的RCM,还是经过改造、精简、优化了的RCM,均是建立在二值逻辑基础上的推理决策过程。都是始于功能及失效分析,终于维修策略模式的选择,最后落实到维修大纲的执行。
其实,客观世界事务的本质往往是处于中介过渡状态,例如小鸡在啄出蛋壳之前,是叫做鸡还是蛋?说其本质是鸡,还有蛋壳包着;说其本质是蛋,里面已经不是蛋黄和蛋清。
在设备系统,故障的概念虽然是确定的:“设备丧失其规定功能,或者不安全,或者危害环境”,但在界定是否为故障这一点却存在诸多模糊性。例如设备精度的劣化,尚能够维持生产,功能是部分丧失,但不是全部;设备有泄漏发生,微弱的污染环境,也是部分功能丧失,而非全部;安全防护罩上8个螺丝掉落3个,还可以正常运行,暂时并不影响安全,但是……,这样的问题俯拾皆是。因为故障本质的界定困难,这就给维修内容和时机的决策造成困难。因为在设备劣化不同阶段的处理费用会有所差异,这也给维修有效性和经济性的界定造成障碍。
另外,维修策略在日益丰富,传统RCM维修决策可选择的项目有预防维修,预知维修,状态维修,事后维修,隐蔽故障检查、改进设计,抑或是不作为等。现今维修策略日益丰富起来,人们提出来的立足于以少量资源投入,在设备处于微缺陷或者无缺陷状态下的健康维护、靠前维护;立足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绿色维护;立足于保障设备精度和加工质量的全面质量维护;立足于节约成本费用的精益维护;以及立足于保障安全减少损失的风险检查、风险维护和寿命周期风险维护等模式,如何与RCM的逻辑选择通道对接,也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故障后果的本质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客观世界至少有两类不确定性,一是随机实验的结果不确定,就像投币是徽花朝上还是朝下的不确定性一样,但多次试验统计数据的频次显示了规律性,这导致概率论的出现。另外一类不确定性是事物本质的不确定性,就像投币投到一碗浆糊里,硬币斜插在浆糊之中,到底算是徽花朝上还是朝下,我们难以描述,只能说某种程度朝上或者朝下,这导致模糊集合理论的诞生。
很多故障后果的本质就是模糊的。故障停机影响人身安全,程度可能差异很大,有的是造成多人死亡,有的可能只是轻微工伤;影响环境与健康,有的弱于汽车尾气的影响,有的强于吉化污染松花江事件;故障停机影响生产,造成的直接损失容易计算,但对上下游的影响,对延迟交货和企业信誉、品牌的影响就难以计算了。仅就一次停机,不危害安全与人身健康,似乎不够严重;但究其更深层次影响,可能会很严重。林林总总的不确定性,给逻辑判断带来诸多二义性。
其实维修策略的本质也是模糊的,有时候人们很难界定健康维护、预知维护、状态维护、定期维护、预防维护的严格界限,二值逻辑的判断往往会让我们走入某一歧途却难以退出。
所有这些问题,只有谙熟设备和管理的专家层面才能够相对准确的判断和推理,这也局限了RCM的全员化的参与。反过来,如果没有全员化参与,RCM的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另外,专家的经验是各不相同或者参差不齐的,这就造成RCM维修决策的结论的差异化或者很强的专家个人印记。如果专家水平较高,维修决策可能偏于准确,否则就会问题较多。
那么,RCM是否具有一些合理内核,我们的企业是否可以应用RCM的管理思路呢?回答是肯定的。RCM的FMECA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备件、部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这促进了管理者对维修决策选择的思考。
笔者建议,FMECA中关键性的选择可以参考风险维修的思路,将风险作为关键性的判据,尽管“风险=后果×概率”,也是一个不确定量,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我们难以准确评估而已,我们所能得到的仍然是“风险”的大约估计,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决策。
在关键性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维修策略选择决策,这就牵涉到费用的有效性,费用是否有效也是很难评估的,我们可用计算风险的三个节点将风险维(轴)粗略分为四个区域,0.09(0.3×0.3)以内属于第一个低风险区域,0.09-0.49(0.7×0.7)属于中风险区域,0.49-0.81(0.9×0.9)为高风险区域,0.81-1属于最高风险区域。在不同的风险区域上给出可选的策略集合(本文给出的策略是开放的,可以添加删改),按照其所需要的费用作一个排序,供决策者参考。维修决策的答案可以是单选的,也可能是多选的。因为,这符合事物的本质属性——大约,差不多,近乎。这样的决策看似弱化了其精确性,其实反而提升了决策的实时性,所谓“实”,就是更符合客观实际,“时”就是及时性和高效率。本文所提出的思路可以作为处理诸多“模糊”信息的初步探索。这一决策思路如图1所示。
作者:李葆文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
近年来国际上流行一个很时髦的词汇,E-MAINTENANCE,翻译过来叫做“电子维护”,电子维护的进一步延伸,又称为SMART维护,即“聪明的”维护,或者智能化...[详细]
近年来国际上流行一个很时髦的词汇,E-MAINTENANCE,翻译过来叫做“电子维护”,电子维护的进一步延伸,又称为SMART维护,即“聪明的”维护,或者智能化...[详细]
近年来国际上流行一个很时髦的词汇,E-MAINTENANCE,翻译过来叫做“电子维护”,电子维护的进一步延伸,又称为SMART维护,即“聪明的”维护,或者智能化...[详细]
你们能做什么? 需要多少钱? 需要多久?
我需要做什么? 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售后服务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