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
所谓场外飞机维修设备,指的是在露天存放、使用的飞机维修地面设备,简称"场外设备”,如飞机牵引杆、工作梯等。场外设备存在环境恶劣、摆放分散、流动性大、使用人员复杂等特点,与库房存放的飞机维修设备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对场外设备应采取针对性的科学的管理办法。我们试着从场外设备的日常管理、季度保养、统计考核这三方面来探讨场外设备的管理工作。
一、场外设备的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是了解设备的综合状况,处理出现的问题,保障场外生产的需要。
设备综合状况包括设备数量、摆放、使用规范及设备本身的性能状态。设备数量是根据各个区域生产需要确定的;设备摆放一般是按机场当局的要求进行的,机场一般会在各个区域划定各种设备的摆放位置,使用者按规定摆放即可;使用规范应从职业安全的角度来制定,一般是以"安全操作规程”的形式张贴在设备上;设备的性能状态是指设备有无功能缺陷、有无安全隐患。
以上几点中,设备的性能状态是最为重要的。我们称设备这种丧失规定功能或危害安全的现象为设备故障。机务场外设备故障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类严重故障、二类较大故障、三类普通故障。严重故障即设备出现严重功能缺陷,严重影响设备安全使用。例如:工作梯结构多处脱焊或折断或大面积严重腐蚀,飞机牵引杆拖头(连接飞机关键部位)开裂。较大故障,指设备某部分出现缺陷,影响设备功能和安全使用。例如:工作梯1个支撑杆脱焊、护栏一个底座腐蚀较严重,飞机牵引杆连接锁定功能失效。而普通故障是指设备具备2个或2个以上部件,其中1个部件缺陷,对设备功能和安全有潜在的影响;或者是设备因经常使用,某部件正常磨损损坏。例如:工作梯某个撑脚不能旋动、踏板1颗铆钉脱落;牵引杆剪切销因磨损或外力折断,牵引杆液压泵封圈因磨损导致渗油。
如何了解设备综合状况呢?应以两级管理为主,监督检查为辅。"两级”指的是使用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是指上级部门或质量/安全部门的考核检查。因设备流动的原因,设备管理部门应划定责任区域,由使用部门对其责任区域进行日常检查和报告;而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巡视检查设备的综合状况。在这两级管理中,应该做到积极主动、互动互补。使用部门在使用过程便可完成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不是随时出现在设备旁,但在检查时一定要做到全面、仔细。
一旦发现了设备问题,该怎么处理呢?简单说来,16个字"处理及时、记录完善、追踪维修、形成闭环”。设备管理部门在处理设备问题时应及时迅速,处理方式包括现场维修、挂牌警示、拉回待修区域;记录问题情况包括设备名称件号、位置、序号、问题情况、发现时间;对于现场不能马上修复的故障设备,应做好维修安排,如维修方案、维修人员、维修时间,并要追踪维修情况,直至设备修复,形成闭环。
二、场外设备的季度保养
设备保养是设备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场外设备和其它设备的基本保养工作类似,不同的是场外设备受季度环境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场外设备的季度保养非常重要。季度保养的方案包括保养内容和时间安排。季度保养内容与基本保养内容大同小异,而季度保养的时间安排则需要合理计划。各地季度气候变化不尽相同,应因地制宜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的保养时间计划。先分析各月设备故障分布情况,再作出安排。如某飞机维修单位在进行季度保养前一年的场外设备故障月度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图1:1999年外场设备故障月度分布图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全年故障期望值E1(X)=31.08,方差s^2(1/12)=14.08;从表中可以看出4月和10月故障发生数量上升较快,然后进入一个平稳期,因此在下一年度的季度保养应选择在3月和9月,提前保养,遏制故障频发。这一年度的场外设备故障月度分布情况如下:
图2:2000年外场设备故障月度分布图
这一年故障期望值E1(X)=26.42,方差s^2(1/12)=1.41。不难看出,按计划实施季度保养后,设备每月平均故障降低了15.01%,并且故障发生趋势平稳。由此可见,科学计划、合理实施季度保养对于场外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三、场外设备的统计考核
设备情况统计对于设备的科学管理是很重要的。统计的数据来源就是原始的设备问题、处理情况记录。如何记录才能满足我们统计和管理的要求呢?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表格来实现:
设备名称件号 |
序号 |
问题情况/ 故障现象 |
类型 |
发现日期 |
发现渠道 |
处理情况/维修内容 |
维修者 |
检查者 |
完成日期 |
维修天数 |
图表3:外场设备问题处理单
"类型”指设备故障类型或设备的其它问题,可以用"1、2、3、4”分别表示一类、二类、三类故障及其他问题;发现渠道可以用1、2、3分别表示管理人员检查发现、使用者使用检查发现报告、上级及安全质量部门检查发现。
每月小结一次这样的记录,年终将12个月的情况进行总结。都可以用以下表格来统计:
发现渠道 问题类型 |
1、内部检查 |
2、监督检查 |
3、车间报告 |
合计 |
1、严重故障 |
F11 |
F12 |
F13 |
F1T |
2、较大故障 |
F21 |
F22 |
F23 |
F2T |
3、普通故障 |
F31 |
F32 |
F33 |
F3T |
一、故障合计 |
FT1 |
FT2 |
FT3 |
FTT |
4、其它问题 |
M41 |
M42 |
M43 |
M4T |
一、故障问题合计 |
MT1 |
MT2 |
MT3 |
MTT |
二、维修时间合计 |
RTT |
|||
三、内部检查次数合计 |
CN |
图表4:外场设备工作月、年统计单
我们可以用以下几个主要指标来统计考核全年的工作:
问题/检查率Rqc=内部检查发现问题总数/内部检查总数*%=MT1/CN*%;设备日故障率=平均每天故障设备数量/设备总数*%;=FTT/365/ET*%;设备日严重故障率Rf=平均每天故障设备数量/设备总数*%=F1T/365/ET*%;平均维修时间Ar=维修总时间/设备故障总次数=RTT/FTT;设备日完好率Rg=(1-设备日故障率*平均维修时间)*%=(1-Rf*Ar)*%。
当然,我们通过还可以统计表格了解场外设备管理的其它情况。如通过内部检查和车间报告,可以看出车间在发现问题后是否及时上报;通过各种故障的数量,可以了解设备整体状态的使用情况。
场外设备管理工作考核应根据上一年度的情况,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下一年度的目标。在进行考核时,一些指标是相对的,应灵活掌握。如问题/检查率Rqc是高一点好还是低一点好呢?高了可以表示设备问题多了,也可以表示检查更细致了;又如,设备问题多了可以表示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没有做好,同样也可以表示检查标准提高了。所以,我们应综合考虑几个数据、指标,同时结合全年度外场设备管理在生产保障、一线服务上的表现,来考核外场设备管理工作,以此提高外场设备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维修生产。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