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
摘要:随着设备技术水平的进步,设备的精密程度和复杂性不断提高,这对于设备实现安、稳、长、满、优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设备的故障,减少设备的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应在设备的维护保养过程中建立起自主维护、专业维护、维修预防三圈闭环的三道保护屏障,而其中,自主维护作为第一道防护屏障,是极为关键的环节。从自主维护开展的准备工作以及自主维护的实施两个方面对自主维护在企业的开展进行论述。
1前言
随着设备技术水平的进步,设备的精密程度和复杂性不断提高,这对于设备实现安、稳、长、满、优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形成了生产部门的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生产过程的操作和简单维护,设备管理部门的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状态管理和故障排除的局面。由于体制和分配机制的原因,很多企业的操作员工关注的只是生产计划的能否按时完成或超额完成,经常使设备处于超负荷运行的状态,设备常常出现人为操作不当和维护不周导致的故障停机;而设备维修人员,长时间忙于设备停机后的故障排除和生产恢复,就像一个救火队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适宜的维修策略和编制针对性强的维修计划。由于设备操作人员不对设备的状态好坏负责,尽管他们天天使用设备,了解设备的日常信息和状况,但是不能很好地将相关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给设备维修人员。设备维修人员虽然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维修经验,但由于并非天天接触设备,加上一些专业维修队伍常常负责企业内众多的设备维修工作,因此他们不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获得他们维修所需要的设备日常状态变化的信息。此时设备状态信息的准确传达出现了隔绝,常常导致设备异常或故障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排除。
为了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设备的故障,减少设备的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在设备的维护保养过程中建立起三道保护屏障是非常必要的。
2设备维护保养中的三道保护屏障
2.1自主维护(AM)闭环——设备维护保养中建立的第一道保护屏障
在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建立起以操作员工为主的自主维护闭环,这是设备维护保养的第一道保护屏障。自主维护首先从操作员工的设备清扫开始,清扫本身同时也是对设备关键点进行检查的过程,并随时做好检查记录,然后对设备进行力所能及的基本保养,内容包含紧固、润滑、调整、更换、堵漏、防腐等环节;然后又回到最初的清扫环节。
2.2专业维修(PM)闭环——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建立的第二道保护屏障
设备操作运行人员在第一道保护屏障所建立起来的自主维护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存在异常问题或隐患,同时由于受专业技术知识和维修条件的限制以及制度规范的约束自己无法解决,则通过向专业维修部门递交设备故障维修单的方式跳出自主维护闭环,进入专业维修闭环,由专业维修人员对设各进行诊断维修,维修结束又回到正常的自主维护闭环,这是通过设备维护保养建立起的第二道保护屏障。
2.3维修预防(MP)闭环——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建立的第三道保护屏障
预防维修闭环,这是通过设备维护保养建立起的第三道保护屏障。对于专业维修人员在判断故障时发现的共性问题,企业需要组织开展“他机类比点检”。所谓他机类比点检,就是将某台设备出现过的故障或隐患等,有计划的安排对其他同类设备或部位进行专项检查,评估其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现象。设备通过他机类比点检获得的有关信息,来决策制定维修策略,通过主动维修来消除这些隐患(一般为设计缺陷),形成维修预防闭环。
自主维护闭环作为设备维护保养的第一道保护屏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关键环节。
3自主维护
所谓的自主维护就是设备的操作人员对其所操作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清扫、点检和维护(紧固、调整、润滑等)活动,简单的来说,就是“我的设备,我维护”。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预防并减少设备劣化的现象和故障的产生,以及其他损失的发生。
员工在清扫点检和维护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的源头,如清扫后很快又会布灰积尘的污染源头、一些很难进行清扫的部位、一些造成故障的潜在因素、生产现场的各种浪费、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和加工环节以及潜在的事故发生源,我们把这些归纳为六源。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引导员工去发现并解决这些源头,并与生产现场的持续改善、难题攻关及合理化建议活动融为一体,形成现场改善和进步的强大助推力。通过这些改善和改进活动,使生产效率得以提升,员工技能也能得到全面提高,并逐步具各发现设备异常、会处理小问题、会改善的能力。
有些企业会有这样的一些顾虑,操作员工去修设备,那维修人员做什么?操作人员去修设备,那修坏了怎么办?这里反映了企业存在的一个误区,那就是维护=维修。事实上,维护并不等于维修。操作员工参与自主维护是在规定的范围内按规范对设备进行必要的保养活动,从而使维修人员可以摆脱那种疲于应付设备异常和故障的状况,腾出时间和精力考虑设备维修策略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设备管理的水平。
我们提自主维护,不是把操作人员培养成专业的维修技师,而是通过培训和技能的提升,培养他们发现设备问题和故障的苗头,从而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培养操作人员规范化的做法,从而减少现场设备问题发生和重复性的人为失误。自主维护工作从现场的整理、整顿、清扫、检查和保养开始,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流员工,这也是世界级企业的普遍做法。
那么企业该如何开展自主维护活动?
4开展自主维护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企业的自主维护工作应首先从编制点检、润滑标准,识别员工的专业技能层次并对员工展开必要的技能培训,以及对员工进行自主维护理念宣贯,把自主维护纳入岗位职责开始。
4.1编制点检、润滑标准
企业在开展自主维护活动前,首先应编制科学、完善的点检、润滑标准。
4.1.1设备点检
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是利用人的感官或(和)工具、仪器等,按照既定的时间和标准对设备进行检查(检测、监测),发现设备的异常状况和隐患问题,掌握设备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将故障消灭在萌芽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
4.1.2设备点检的分类
设备点检一般可分为岗位日常点检、专业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三种。日常点检是由生产系统的操作人员实施,主要工作包括清扫、点检、润滑、紧固、调整等以及患情报告。专业点检由设备系统的专职点检员或维修人员实施,主要工作包括按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点检:精密点检由职能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实施,主要是利用精密仪器或在线监测等方式对在线、离线设备进行综合检查测试与诊断,测定设备的某些物理量,及时掌握设备及零、部件的运行状态和缺陷状况,定量地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及劣化趋势,以判断其修理和调整的必要性。
4.1.3设备点检标准和润滑标准编制的组织流程和要点
自主维护中的设备点检标准可以按照维护保养作业总基准书的形式反映。企业编制设备点检标准前,应建立以熟悉设备结构的专业设备管理、设备主要操作、生产品控或工艺管理人员参加的工作组,按设备树搜集企业设备原有的技术标准和维护保养规程等资料,设计维护保养总基准书的模板,根据现场调查和分析,选定关键设备或样板设备,然后后按照模板填入相关内容:对填好的总基准书,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集中讨论、修改:专业负责的领导,应对修改后的总基准书进行审核,并提出初步意见;工作组汇总维保作业总基准书意见并确定最终版本。
点检标准应包含八定一成,即定地点、定项目、定方法、定标准、定周期、定责任人、定表格、定信息传递和作业流程、各项工作成闭环。点检标准应具体、明确、合理,能定量的标准应尽可能定量表示,对使用者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编制点检标准的依据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图纸资料,国家法律规定的要求、设备维修技术标准,同类设备的技术资料,点检管理以及运行、故障、检修过程中的实际经验积累。维保体系中的点检标准应区分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点检员)的不同职责范围和点检的内容。
润滑标准应包括了“润滑六定”,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定法。润滑标准的制定依据包括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图纸,维修技术标准,同类设备实际资料以及实际经验。
4.2识别员工的专业技能层次并编制在岗培训计划
员工的专业技能层次指会操作、会清扫、会点检、会维护、会发现及处理设备小问题的能力。企业应及时识别员工参与自主维护的岗位要求以及员工目前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状况,并制定合理的多种形式的在岗培训计划,在自主维护活动正式开展前对员工进行充足的技能培训,以保证自主维护活动的顺利进行。
4.3员工自主维护理念宣贯,纳入岗位职责规定
企业在实施自主维护前,还应对员工进行自主维护理念的宣贯,让员工了解实施自主维护对于企业与员工本身带来的好处。
4.3.1自主维护对企业的好处
企业开展操作员工的自主维护,可以减少非计划停机及故障,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使设备能安全、稳定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可以实现操作岗与设备专业岗的技能互补,共同成长:在竞争时代,更需要多技能工,便于任务调配。
4.3.2自主维护对员工的好处
操作员工执行自主维护,可以通过规范操作,胜任本岗,能跟上企业发展之需;可以减少设备故障,有助于自己生产任务(产量、质量、进度)的达成;掌握多技能,让自己的能力更全面;有利于今后自己的职业发展,为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奠定基础。
5自主护活动的实施
在完成自主维护的准备工作并对操作员工进行了必要培训后,可先在样板机台或者关键设备开始实施自主维护活动。样板机台的选择可以以典型性、具有带动作用、有一定的工作难度以及机台操作员工有工作热情为原则。初期的自主维护活动,应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监督。自主维护活动按编好的总基准书试用,并收集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更新总基准书,使其更趋完善合理,最终形成标准,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到其它机台。形成标准的基准书由企业主管设备的部门,定期组织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估并修订,更新版本。操作岗位、点巡检岗位和维修岗位,对各自维保部位,按专业和职责进行分工合作,并各尽其职,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规范彻底的自主维护。
6结束语
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是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承担的工作,只有在这种全员参与的机制下,才能保障设备安全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保障产品质量,降低维护成本,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力。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