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传统的维修组织是为适应集中式维修而设立的,通常以职能式组织为主。后来,企业有了专门的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和维修中心负责设备维修,这种机构又发展为可对外开展业务、以赢利为目标的专业公司,不但承担原企业的维修,还对外承包维修合同。后来又有人主张分散式维修,即由各个生产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设备维修,企业不设立维修中心或车间。
全面生产维修体系主张操作工自主维修。强调员工的多技能和多任务。适应这种维修管理模式的组织以直线式为主。上述两种方式都是现实存在的,也都不缺乏成功的案例。在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完全集中或完全分散式的维修都可能造成问题。如维修效率下降、服务不及时、停机损失增加等。有的企业开始实施选择性的集中和分散,就是部分专门设备集中维修、部分简单设备分散维修;也有的企业采用集中分散结合形式,即生产部门只做机械部分修理,电控部分修理由专业队伍完成;或者生产车间通过自主维修活动承担大部分维修任务,专业维修组织只承担紧急支援、重要疑难问题解决、设备技术改造和新设备的引进。与此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应以直线职能式为主。
由于产品的寿命周期日益缩短,生产柔性不断加强,现代企业开始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维修管理也开始适应这种矩阵式管理。按照矩阵式管理,设备管理科(或资产管理中心)负责设备台账、备件供应、维修计划、维修合同等内容,直接为产品和项目服务,维修中心负责设备维修。这种结构如果运作好,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反应快速。在这种组织结构理,各个单元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每个相应的单元、后勤单元和相应的生产单元建立内部客户关系,为生产单元提供服务,而维修管理部门又为维修单元提供服务和技术等资源支持。
维修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使维修资源与工作量相匹配;有一个良好的决策机制;设计出最佳的维修系统。这个系统能够使维修成本、维修效率、维修进度、维修有效性、维修质量以及维修组织效率得到控制和激发。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企业的管理组织应该像足球队一样,既有分工又不分家,协同一致,以目标为导向,具体的组织形式可以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创新。
当代的组织管理,团队领导者得责任更大,而权利相对减弱。设备管理组织的理念,也应该是坚持分层次管理,避免多中心管理,坚持管理重心的下移。总之,组织设计应该让团队中想干事业、能干事业的人最大限度的发挥潜力。
设备管理组织重心下移,就是让与设备运行、维护联系最紧密的基层生产单元和部门,更能够结合设备的实际状况做出快速决策和掌握付诸行动的权利和资源,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解决设备维护、维修中的问题,使生产设备状况得到积极反馈和响应。减少因为行政障碍而耽误的机会或耽误的时间。上层领导通过宏观指标的评价来度量基层工作的优劣,而非通过控制权利和资源来影响基层的行为。
维修组织的最终目标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创造增值,让员工自主维修、专业维修和外部合同维修最佳配合,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