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
1、选用润滑剂应考虑的因素
选用润滑剂时应考虑摩擦的负荷大小、运动速度、运动状态、工作温度、加工精度与间隙大小、润滑装置的特点、工作环境条件等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载荷、速度与温度,一般均按摩擦与润滑的理论建立选用的量化关系,以确定具体的润滑剂品牌。
载荷大小一般是指摩擦表面间接触压力的大小,有轻负荷、中负荷、重负荷、特重负荷之分,但具体区分因摩擦副而异。
运动速度一般是指摩擦表面的线速度,只有高速、中速、低速的定性之分,而无具体的量化区分。
工作温度或温度条件是指润滑剂工作的恒定温度或环境温度,一般分为六级:更低温(&<—34℃);低温(—34~16℃);正常温(>—16~70℃);中等温(>70~100℃);高温(>100~120℃);更高温(>120℃)。
2、选用润滑剂时应遵循的原则
(1)载荷大小
1)轻、中载荷选用粘度小的油或锥入度大的脂;重、特重载荷则选用粘度大的油或锥入度小的脂。
2)重、特重载荷应考虑油或脂的极压性能。
3)重、特重载荷若用极压性能好的油仍不易形成油膜时,应考虑选肜锥入度小的脂。
(2)运动速度
1)速度高的选用粘度较小的油,或锥入度较大的脂。
2)速度低的选用粘度较大的油,或锥入度较小的脂。
(3)运动状态 当承受冲击、交变负荷,或摆动、往复与间歇运动时,不利于油膜的形成,应选用粘度较大的油,或者用润滑脂与固体润滑剂。
(4)工作温度
1)更低温至正常温度选用粘度较小和倾点较低的油,或锥入度较大的脂。
2)中等温至更高温应选用粘度较大、闪点较高、油性与氧化安定性较好的油,或滴点较高、耐热性较好的脂。
3)工作温度变化较大时应选用粘温性能较好的油,或温度适应性较大的脂,或者是固体润滑剂。
4)一般工作温度应低于润滑油闪点20~30℃,高于其倾点5~10℃,低于润滑脂滴点20~30℃。
(5)摩擦部位的间隙与加工精度
1)摩擦副间隙愈小,摩擦表面加工精度愈高,应选用粘度较低的油,或锥入度较大的脂。
2)磨擦副间隙愈大,摩擦表面加工精度愈低、愈粗糙,应选用粘度较大的油,或针入度较小的脂。
(6)润滑装置的特点
1)循环润滑系统应选用精制、杂质小及氧化安定性良好的油。
2)对飞溅和油雾润滑件,应选用有抗氧化添加剂的油。
3)对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应选用机械安定性和输送性良好的脂。
4)对垂直润滑面、导轨、丝杠、开式齿轮、钢丝绳等不易密封的表面,应选用粘度较大的油或针入度较小的脂,以减少流失,保证润滑。
(7)环境条件
1)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的摩擦副,应选用抗氧化和防锈性能良好的油,或抗水性较好的脂。
2)在尘土较多且密封困难时,应优先考虑采用润滑脂,其次亦可考虑全损耗系统用油。
3)有腐蚀气体时,应选用非皂基润滑脂。
4)工作环境温度很高,润滑油难以胜任时,应选用耐高温的脂,甚至专用润滑脂。
(8)油、脂的选用
凡是能用油可以满足润滑要求的摩擦副,应尽可能优先选用油,否则才用脂。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