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登录

登 录
免费注册 忘記密碼?

您现在的位置:TnPM/TPM>设备管理>成本法评估资产

成本法评估资产

2014-01-16 17:44设备大视野人气:38


  因为任一个资产潜在购买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都不会高于市场上同样资产的市场价格,也不会高于重新购置相同资产的成本,所以在多种相同或相似资产的不同价格或成本中,应取较低者为评估值,这是资产评估的"替代原则"。按此原则,成本法评估资产的基本思路是:一项资产的价格不应高于重新建造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资产的成本。因此,正如前述,此是看资产的过去已消耗了多少来估算其余值。因而其基本原理公式为资产的评估值应等于其重置成本减去其实体性、功能性与经济性贬值。

  即:

  PV=C-CG-CW-CM

  上式中:

  PV--资产评估值C--重置成本

  CG--实体性贬值CW--功能性贬值CM--经济性贬值

  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又称无形磨损贬值或"精神"贬值,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出现性能更优越的新产品而使原有资产部分或全部失去使用价值而导致的贬值。资产的经济性贬值是由于资产未来的经营环境、用途等未能保持与该资产设计、建造以至评估时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例如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政策变化、原材料供应紧张或涨价、通货膨胀、利率上升……等等因素引起的、使其获利能力下降而造成的效益损失。目前评估设备时,一般情况下多不考虑此两类贬值(若指定要考虑,可参考专门文献),而只考虑实体性贬值,因而上式可简化为:

  PV=C-CG(3-4a)

  所以本法的关键是估算重置成本C与实体性贬值CG,较适合于单台设备的评估。

  (1)重置成本C的估算

  重置成本又叫重置完全值或重置全价,是指重新建造或购买相同或相似性能、规格的全新资产的成本或价格。有多种估算方法,这里简略介绍常用的三种:

  ①重置核算法。本法是按设备资产的成本构成,以现行市价为标准进行估算,即市场现价加运输费、保险费、税项、安装调试费、银行及外贸手续费、利息以及管理与技术咨询费等其他费用:

  C=Ct+ΣCi

  式中Ct为设备市场现价,进口设备按到岸价CIF计算;ΣCi是指上述各项费用之和,一般以Ct为基础计算,因而上式可写成:

  C=Ct+ΣCtki=Ct+CtΣki=Ct(1+K)(3-5a)

  K=Σki=(a+b+c+d+e+f+g)(1+i)

  式(3-5a)中K为重置系数;a为运杂费率,根据使用地与产地或到岸港口(对进口设备)的距离,在3%~9%选取;b为保险费率,按保险公司有关规定,一般可取2%~5%,陆运取小值,海运取大值;c为税率,按有关规定;d为安装调试费率,按设备类型,差别较大,如一般生产设备取2%~4%,通风与空调设备取6%~12%,电梯、电话总机及快装锅炉为10%~15%,空压机、冷却水为15%~20%,一般锅炉30%,供水与供电系统约50%~60%;e为银行与外贸手续费率,取2%;f为管理与技术咨询费率,取1%~2%;g为其他费用分摊率,取0.5%~1%;i为基建期间资金占用利息率,取贷款利率,但应按基建期之半考虑,如贷款年利率为5%,基建期为一年,则i取2.5%。

  ②物价指数法。本法是以设备资产的原值C0为计算基础,用设备在使用期内的价格变动指数来估算其重置值C:

  (3-5b)

  式(3-5b)中K为重置系数,K=α/α0,实际是物价指数的比例系数;α0为该设备购置、安装时的物价指数;α为评估基期时的物价指数。

  ③现值计算法。原理与上述的物价指数法相同,将设备原值折算为评估基期时的现值,因而按资金价值等值公式之一次支付终值公式计算,即:

  (3-5c)

  式(3-5c)中t1为所评估设备至评估基期时的已使用年限,i为t1年内的平均折现率或贴现率,如果要较为准确些折现,也可按下式计算K值:

  K=(1+i1)(1+i2)······(1+it)

  这里折现率或贴现率i1、i2、i3…it可按国家公布的资料查取。

  上述三种方法中,重置核算法较准确,物价指数法次之,现值计算法最粗糙,因为现值法只有统一折现率,指数法则有分类物价指数,而核算法更有具体的成本构成。因此,估算设备的重置成本应首选重置核算法,只有在缺乏相应资料时才不得不选用指数法或现值法。但就算使用核算法,也应在一般资料的基础上,按设备实际产地与使用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重置系数K,即具体落实各项费率之值,尤其是运杂费率与安装调试费率,若有当地近年之准确统计数据作依据,则评估值将更切实际而准确。

  (2)实体性贬值CG的估算

  实体性贬值CG又叫有形磨损贬值,是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磨损、锈蚀、变形、老化等造成实体性陈旧与物质耗损,导致其性能下降而引起价值上的变化--贬值,可通过对资产技术状况的观察、测定、分析或按使用年限、寿命等参数来估算此贬值,一般常用的有两种方法--观察法和使用年限法。但要估算准确,则首先应了解设备工作的运动过程与运动规律。

  ①设备工作的运动过程与运动规律。设备投入工作运行,将产生物质运动(磨损与腐蚀),功能运动与价值运动,且三者是密切关联的:磨损影响功能,而功能影响价值,评估人员要评估准确,就应了解其运动过程,尤其是功能运动与价值运动的情况。

  从上述分析可得设备正常工作的运行规律如下:

  设备功能W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总的降低趋势如图中虚线1所示;设备的维持费Cp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总的增加趋势如图中虚线2所示;设备的大修周期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缩短,即T1>T2>…Tn,此大修周期的缩短也是导至Cp增加的原因之一;设备的价值P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减少趋势一般按直线考虑,但亦有人认为应是曲线变化

  。当然,这是设备正常工作的运动规律,当设备出现非正常工作情况时,例如发生影响其工作寿命的重大事故,或经常超负荷运行等情况时,此规律将会出现变异。作为设备资产评估人员,应首先掌握所评估设备正常工作的一般运动规律,并进一步了解实际发生过的非正常工作的特殊情况,评估才能准确。

  ②观察法估算CG。本法由评估人员到现场,了解设备运行、检修的情况,查阅档案资料及有关记录,必要时进行一些技术测定,判定设备现时技术状况,从而确定其新旧程度即设备成新率A1,按下式计算其贬值CG:

  CG=C(1-A1)(3-6a)

  式(3-6a)的思路是将全新设备的成新率当作1即100%,磨损贬值后仍有成新率A1,因而贬值率为(1-A1)。

  将式(3-6a)代入式(3-4a)得评估值PV为:

  PV=C-CG=C-C(1-A1)=CA1(3-4b)

  式(3-4b)中成新率A1与技术状况尚无严格的量的关系,要靠评估人员的经验和素质③使用年限法估算CG。本法是以设备的使用年限为唯一的参数来估算CG,即

  (3-6b)

  式(3-6b)中,α为设备的已使用率,,为设备的已使用时间;为设备的尚可使用时间;为设备的工作寿命。

  式(3-6b)的思路如下:

  思路一:将设备的贬值率看作是设备的已使用率,并与其富余性能WF成反比,如图3-5之虚线1所示,是直线变化,当0年末,WF=WF0时为最大值WFmax,贬值率即已使用率为0(t1=0,);当t1=t0时,WF=0,为最小WFmin,贬值率即已使用率为1(,即100%),因而全部贬值,应该报废。

  思路二:将设备的贬值等同于折旧,折旧是将设备原值K0平均分摊于设备寿命t0(见图3-5之实线P所示),从这个概念出发,年均折旧率即年均贬值率为1/t0,t1年的累总折旧率即累总贬值率为t1/t0,这实际就是设备的已使用率α。

  将式(3-6b)代入(3-4a)式得评估值PV为:

  (3-4c)

  式中,叫设备的尚可使用率,与(3-4b)式中成新率A1有相似的意义,但A1值是由评估人员经现场观察分析确定,而则按参数t1与t2计算而得。由于t1与t2均是较易确定的参数,量化关系明确,评估结果与评估者素质的关系较少,故为大多数评估者所乐意采用。至于t0=t1+t2的具体确定,可参见本手册的第十章第二节(设备的工作寿命)的相关内容。

  (3)设备成新率估算式的改进

  ①上述两常用评估式存在的问题。对设备的评价,不同经济时期的观点、思路是不同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以设备的寿命周期效率即生产能力为依据,也就是单位寿命周期生产多少产品。在市场经济时期,是以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效率即创利能力为依据,也就是单位寿命周期费用(即LCC)生产多少产品或效益。因此,效益法评估设备应是最科学、最切实际的方法,若一定要用成本法评估时,也应以LCC为基础。

  上述常用的成本法两评估公式中,式(3-4c)是出自计划经济时期直线折旧的观点与思路,在设备能生产一定的产品的前提下,将其价值平均分摊于其寿命周期内,至于要花多少费用去生产此产品,他就不管了,因此,目前已公认直线折旧法是不科学的,故由此概念衍生的估算式(3-4c)自然也是不合理的。至于式(3-4b),如果能在表3-2的原则指导的基础上,再加入如图3-5中维持费Cp的参数来确定成新率A,就将符合市场经济时期的思路,故是科学的、准确的。但问题是到目前为止,此思路仅是定性的原则指引,量化太粗,因而评估结果还得靠评估者的技术素养与经验来最终判定。因此,就算是同样一台设备,不但不同的评估公司,就是同一公司内不同的评估者,甚至同一评估者先后评估,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究竟谁的评估值最为准确,往往就看谁最为"权威"。可是许多"权威"者,却少在现场,对设备运动过程与规律不甚了解;而了解运动过程与规律的现场管理者,却不是权威,甚至连评估资格都没有。所以,式(3-4b)的争议颇大,只有理论价值,实用者远少于式(3-4c)。

  既然两式都存在如此明显的不足,因而有必要对其改进。

  ②综合评估设备成新率。采用综合成新率的概念,综合(3-4b)式与(3-4c)式可以得出:

  因而

  (3-7a)

  式(3-7a)综合了式(3-4b)与式(3-4c)的优点,既简单易算,且减少其缺点和不足,即在适当保留使用年限量化关系明确的同时,增加了现场评估的权重,使准确度比之单独按式(3-4b)或式(3-4c)要高些。但原式(3-4b)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式(3-4b)只考虑使用年限并按直线变化的影响都依然存在,因而还不够理想和准确。

  ③按曲线变化考虑的全新评估式。设备的价值是与许多因素有关,按照市场经济的费用效率评价思路,主要的参数是设备的性能W与维持费CP。正常工作的设备,其W与CP的变化情况如图3-5所示,都可近似地当作是直线(图3-5中的虚线1与虚线2)变化。但现场工作的同志都知道,实际的变化情况要复杂一些,如图3-6所示,设备工作的前、中、后期是不同的:t≤n1t0的前期,因设备较新,维持费影响较少或基本不影响,即W缓慢下降,CP缓慢上升,因而P也缓慢下降;在t=(n1~n2)t0的中期,设备磨损加快,W下降加速,且CP也急剧增加,在W与CP的双重影响下,P加速下降;而在t≥n2t0的后期,因W已接近Wmin,从维护与负荷上设法使其不急速降至We而报废(参见图3-5),亦即W的降幅变慢,且使用者也多在维护保养方面多下功夫而不愿意再花过多的维修费用,起码不再进行大修,亦即CP升幅变慢,对P的影响减少,因而P的降幅也减少,但不能如直线法降至0,而是有个残值。符合这种变化规律的函数曲线有:一是统计学常用的高斯曲线;另一是组合的,前期用二次曲线(抛物线),中、末期用高斯曲线或双曲线。

  (4)设备评估式的选用

  上面介绍式(3-4b)、(3-4c)、(3-7a)与式(3-7b)4个评估设备的公式,虽然过去是采用式(3-4b)与式(3-4c),但由于其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故建议应尽可能选用式(3-7a)与式(3-7b),尤其在评估人员经验、素质等尚有待提高时,更应优先选用式(3-7b),式中的重置值C按式(3-5a)估算。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

郑重申明:华谋咨询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





    < >

    留言

    我猜您现在可能存在如下疑问:

    你们能做什么? 需要多少钱? 需要多久?

    我需要做什么? 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售后服务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