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登录

登 录
免费注册 忘記密碼?

您现在的位置:TnPM/TPM>设备管理>设备的事故管理

设备的事故管理

2014-01-17 13:35设备大视野人气:60


  1.设备事故的分类

  企业生产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为设备事故。随着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国有、集体、合资、外资、民营企业,可根据设备事故的国家安全法规和本企业的安全制度,制订本企业的设备事故的管理办法。

  事故的分类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按设备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分类

  1)一般设备事故--损失价值500~50000元。

  2)重大设备事故--损失价值2000~20万元。

  3)特大设备事故--损失价值1~20万元。

  这里只列举了事故分类的损失价值范围,因为各个部门、各个行业规定的损失价值相差很大,如电子工业与钢铁工业规定的损失价值就十分不同。各企业可根据国家安全部门的法规和参照相关的行业标准加以规定。

  (2)按设备事故的责任分类

  1)责任事故--凡属个人原因,例如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法规、擅离工作岗位、修理维护不良等原因,致使设备损坏、生产停顿,称之为责任事故。

  ②事故--凡因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更换零配件或检修等原因造成的设备事故。

  ③自然事故--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造成的设备事故。

  设备事故的分类只是一般原则,只有经过对事故的认真的调查分析才能确定事故的损失价值和原因与责任。

  2.设备事故的分析

  (1)事故分析的基本程序

  ①事故发生后应保护事故现场,对设备损坏部位应进行详细记录、拍照或摄像。

  ②及时组织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察看事故现场,搜集操作记录和有关数据,调查当事人员,了解事故发生前后的现场实际状况。

  ③拆卸损坏设备,对发生事故部位的零配件应保留损坏部分的原貌,对重要破坏断口采取保护措施,作为以后断口失效分析用。

  ④调查人员(必要时成立调查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各种分析结果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分析意见,加以研究或召开分析会议,得出正确结论。

  (2)事故善后

  事故调查完毕后,及时清理事故现场,安排抢修,同时做好安全措施,防止再次发生事故。

  3.设备事故的处理

  发生事故之后,首先应该组成由现场主管负责人领导现场处理小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调研,根据现场实际采取临时措施,这些临时措施既不应破坏可作为分析依据的现场实况,又应防止事故扩大或者后果延伸。事故后处理的一般程序如下:

  (1)事故上报:发生设备事故的单位,按国家安全部门的规定和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应将事故及时准确的上报,并如实填写事故报告单。

  (2)根据事故分析结论,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必要是修改相应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等。

  (3)对事故的责任人,依据事故损失程度、责任大小做出处罚。

  (4)事故的分析、现场搜集的资料、事故报告等要整理归入信息档案。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

郑重申明:华谋咨询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





    < >

    留言

    我猜您现在可能存在如下疑问:

    你们能做什么? 需要多少钱? 需要多久?

    我需要做什么? 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售后服务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