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登录

登 录
免费注册 忘記密碼?

您现在的位置:TnPM/TPM>学术动态>浅谈现场管理信息传递问题

浅谈现场管理信息传递问题

2014-05-03 13:00设备大视野人气:33


  在笔者见到过的不少企业里,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当生产现场出现异常的时候,往往需要把信息逐级上报,得到上级的指令之后再将处理意见逐级下发,信息的传递如下图:

浅谈现场管理信息传递问题.jpg

  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传递的路径越长,经手的层级越多,那么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也越慢,特别是对于变化比较频繁的现场问题来说,这样的信息传递和处理方式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所以在以日企为代表的很多企业,建立了一种围绕现场的信息传递方式,信息的路径如下图:

浅谈现场管理信息传递问题2.jpg

  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所有的人员都是直接从现场获取信息,然后就在现场通过小团队讨论的形式,将各自了解的情况以及处理的意见表达出来,大家的信息统一综合,得到的结论往往非常客观有效。

  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线路的分层传递而言,基于现场的信息处理显然更有效更迅速,更有利于现场问题的解决,但为什么很多企业试图朝这个方向变革的时候却往往阻力重重呢?笔者认为,这看似简单的一个区别其实反映了公司内部价值观上的不同。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中,如果发生了给公司带来损失的事件,我们会立即调查原因,做出对策,并实行严厉的考核与教育。这种模式下最突出的莫过于"四不放过"的管理方式。要知道,"四不放过"的处理方法得出的对策是静态的,而我们的现场问题每天都在变化,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它调查出的原因"不一定"准确,做出的对策"不一定"可靠,实施的考核"不一定"服众,开展的教育"不一定"有效,关键是在这样的静态管动态的四"不一定"下,对于以后发生类似的问题,要想调查原因,就会越来越难,因为责任单位会在第一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将之掩盖,从而消除自己的嫌疑,规避处罚。说到底,他们的工作心态还停留在"为避免挨骂而工作"。再深入一层,怎么样避免挨骂呢?那就是不犯错,怎样才能不犯错呢?那就是去掉自己的主见,什么事情一定是被动地等待领导吩咐了才去做,这样无疑是最安全的,但这样的组织也一定是最没有活力的,领导也是最累的。

  在一些变革比较成功的企业里,他们是这样做的--他们不会把重心放在追究责任上面,而是把问题摆出来以课题的形式"悬赏"。谁做了改善,谁就有奖励,因为他解决了问题!如果解决问题的价值高的话,还会在全公司进行表彰,试想一下,离问题最近的那个人他还会试图去掩盖或隐藏吗?相反,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甚至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员工们恨不得把问题再夸大一点,那样更能体现出他改善的成绩;为了维护自己获得了奖励的改善的效果,他自己也会努力地去保持,因为在这个时候,他已经不知不觉的在"为自己而工作"了。同时,他们的各级领导也经常在现场四处"转悠",当员工们遇到困难时,领导们能够很容易地调动起资源,甚至就在现场组织起一个跨部门的小团队,为一线员工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通过这样不断地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公司已经建立了无数个充满活力的小团队,完全可以从容地应对任何变化的现场!而现场所有的信息,也通过看板、OJT等形式同步传递给了所有人!

  经过笔者的观察,要做到这一步,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阶层必须很清醒的认识到现场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没有问题的现场才是最大的问题!所以不能以简单的划分责任和追责的形式来进行管理。

  2、一线员工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主力,各职能部门必须无条件地进行支持和配合。

  3、搭建和完善员工的培训体系,不但要让员工知道怎样去发现问题,还要让他们怎样解决,怎样预防。

  4、最重要的,是要在现场创造一种鼓励的氛围,鼓励大家主动地挑毛病,做改善,将这样的态度融入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当中。

  相信只要做好了这些,围绕现场的信息传递模式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

郑重申明:华谋咨询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





    < >

    留言

    我猜您现在可能存在如下疑问:

    你们能做什么? 需要多少钱? 需要多久?

    我需要做什么? 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售后服务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