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
目前,之所以有些企业认为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得不偿失,主要因为旧的习惯作法很难改变和对计算机管理的不适应。尤其是非英语国家,又增加了文字输入的困难。计算机管理应该和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同步发展。如果企业生产方式和设备落后、管理落后,采用计算机管理显然是不实际的。反过来,如果企业生产和管理都已经达到先进水平,计算机管理将是必然趋势。在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设备管理现代化和标准化应该先行
计算机能够反映人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但不能超越人。因此,企业在引进计算机管理系统时,首先要引进较先进和管理思想和方法,配合以先进的管理手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的威力。例如采用现代决策理论指导设备前期管理、应用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理论指导编制维修计划、利用库存论指导备件管理等,这样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动态的,有一定的智能,而不仅仅是一个僵死的数据库。另外,为了使计算机处理更快捷,要制定各种标准代码,包括设备、部件、零件、故障、维修方式、点检、质量、工程等,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计算机管理就很难进行。
(2)流程改造
这也是我国企业实施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一个难关。系统的实施很可能需要原有的一些生产、后勤业务流程再造,项目组的建议与企业决策层会有一些差距,改动越大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大。我国企业习惯了"循序渐进"的做事方法,猛烈推进式的变革不容易被接受。但是系统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必要的流程改造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必须对此有充分的准备。
(3)管理层和员工的思想观念
管理层和员工的思想观念也会影响项目的实施。对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长期调查表明:企业高层的支持以及企业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信息化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一旦缺乏企业高层对项目的支持以及强硬的实施推动力,项目很难成功;如果项目成功实施,而企业的员工在观念上并没有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就很难避免日常工作中的"人为障碍",如果系统运用不成功,信息系统项目的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4)数据的编码和规范化
搜集基础数据的成本是难以预料的,尤其是对那些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电力企业而言。电力企业不仅工业流程复杂,设备种类也极其庞杂,还要保证所有编码的准确规范,数据的编码和规范化工作切不可掉以轻心。这恰恰是系统上线的第一关键步骤,至少要保证系统上线时能基本上用起来。
(5)点检数据输入逐渐向自动化过渡
首先,应该建立点检标准数据库。实际的点检结果输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第一步是改变原来手工填写点检作业卡的做法,变成计算机输入。有条件的企业可逐步利用传感器采集信息再输入计算机,这样可以把点检员解放出来。点检数据的分析处理,也可以逐渐由人工调用数据判断,逐步向计算机自动判断过渡。
(6)人机界面及响应速度的不断改进
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要重视人机界面的不断改进。如采用多彩窗口、问答方式、文件夹方式等,尽量让操作者使用鼠标,少用键盘操作。另外在多终端、多用户情况下,应对网络的权限、分级和反应速度加以优化,一般回应等待时间不要超过2s。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