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登录

登 录
免费注册 忘記密碼?

您现在的位置:TnPM/TPM>设备管理>设备的日常管理

设备的日常管理

2013-11-28 11:43设备大视野人气:89


   设备的服役期是设备寿命周期的主要阶段,也是设备运行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的重要时期。因此设备运行期的管理十分重要,设备运行中的维护和操作成为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和减少非正常磨损和突发故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据统计由于使用不当或操作失误造成的设备故障占故障总数的11%~15%,起重和运输设备故障所占比例更高达48.5%。

  1.设备的日常维护的内容

  设备的日常维护是由设备的操作人员负责。操作员应会正确使用生产设备,同时对设备进行检查、润滑、清洁、紧固等四方面的维护。这四方面的工作是操作员在对设备进行检查是同时并进的。

  (1)检查--操作员应对所管理的设备的运行状况、运行参数、润滑、振动、声音、温度等进行检查,以人的感官或利用简易监测仪表来进行设备检查。

  (2)润滑--首先检查设备的润滑状况,润滑油脂的温度、压力、液面、润滑油有无变质、油路是否畅通等。定期化验在用的润滑剂,给设备填加或补充润滑油脂。

  (3)整洁--对设备及附属设备和周围环境进行清扫,保持其本来面目和光泽,不能留有死角。将生产现场的所有物品加以定置、定位,按照使用频率和目视化准则合理布置,摆放整齐。

  (4)紧固--在检查中如果发现设备的非转动部位的紧固螺栓发生松动,要及时上紧固定。

  2.设备日常维护的程序化

  设备的日常维护按照定点、定时、定量、定标准、定人、定记录、定路线形成规范化和程序化进行。

  (1)定人--经过培训和具有一定实际经验的操作员负责其设备管理的日常维护。

  (2)定点--根据设备的结构,重点部位,常见故障点,确定检查部位、内容。

  (3)定量--对设备发生磨损、腐蚀、变形和减簿处,按照维修技术标准进行劣化倾向的定量化检查,通过劣化倾向的测定,以决定维修与否。

  (4)定时--按照设备的运行状况、变化特点以及生产要求,确定操作员的检查维护时间。

  (5)定路线--以生产流程和设备的布置,规定检查维护的路线。

  (6)定标准--规定检查维护的方法、手段和判别设备劣化的标准。

  (7)定记录--为检查维护制定统一的简单明了的表格,操作员将检查维护的结果如实的填写在表格内,尤其是设备的异常现象,应全面准确记录。

  3.设备日常维护的培训教育

  操作人员要成为合格员工,除了经过操作培训以外,还必须经过设备日常维护的培训教育。使员工建立"自主"维护的观念。要了解设备的性能结构,掌握设备保养维护技术,诊断设备的一般故障,才能建立起企业员工的"自主维护"体系。

  ①通过初始清洁(清洁、点检)--②对设备问题根源攻关(找出对策)--③标准规范的初步编制--④点检实习--⑤自主点检--⑥整理整顿规范化--⑦自主管理的不断完善。

  经过以上七个步骤逐步形成企业的自主管理体系。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TPM咨询/5S、6S、现场管理咨询/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互联网交流

郑重申明:华谋咨询技术(深圳)有限公司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





    < >

    留言

    我猜您现在可能存在如下疑问:

    你们能做什么? 需要多少钱? 需要多久?

    我需要做什么? 需要提供什么资料? 售后服务怎么样?